| |
3337 | :::第五十八章 核灾难
|
3338 |
|
3339 | 海啸形成的水墙从“邶岛丸”左弦贴过来,二十万吨的巨轮,在自然力面前变得像只玩具船,“邶岛丸”被巨浪托起,打翻,滔天浪头推着巨轮浑浑噩噩涌向岸边。
|
3340 | “邶岛丸”本应搁浅在距离海岸几公里远的地方,但巨浪所到之处水位被抬高近十米,海啸硬生生把“邶岛丸”拍在核电站的混泥土防波堤上。
|
3341 |
|
3342 | 毫无意外,“邶岛丸”先是船尾的一个天然气储藏球舱破裂,大量液化天然气倾泻挥发,防波堤附近出现大片白雾,又一个浪头拍过来,“邶岛丸”的船体在防波堤上锉动,产生大量火花,爆炸发生了,防波堤被炸出一个口子,海水涌过。
|
3343 |
|
3344 | “邶岛丸”拦腰断成两截,更悲催的是,原本嵌在船首的一号巨型天然气球舱,在冲击波和海浪共同作用下,从船体上被撕下来,推上岸,球舱结构还算完整,但破裂无可避免,大量液化天然气喷洒到地面,不断雾化,混和到周围空气中。
|
3345 |
|
3346 | 第一波爆炸,防波堤吸收了大部分能量,被霍开一个口子,核电站主要设施并未直接遭到破坏,此刻异常凶险的场面出现了,被推上岸,不断泄漏的巨型天然气球舱,挥发出浓浓白雾,笼罩了半个核电站。
|
3347 |
|
3348 | 主控室里,高桥看到外面发生的一切,绝望无语,事情正变得比最坏更坏…世界出奇地安静,时间缓缓流逝,一颗超级云爆弹在核电站上空正悄然形成——五万吨液化天然气挥发与空气混合,当达到爆炸临界点,毫无意外,它爆炸了。在史上最大的云爆弹轰击下,号称能抵挡大型客机撞击的反应堆安全壳开裂了,核电站地表所有附属设施灰飞烟灭,被夷为平地,地下主控室与外界失去联系。
|
3349 |
|
3350 | 文殊II反应堆不同于普通核电站的反应堆,它是一座高通量增殖型反应堆*¹³,其主要功能不是发电,而是为了将乏燃料转化为核燃料。大部分普通反应堆用水来冷却,而增殖型反应堆单位功率太高,所使用的冷却剂是熔融状态的液体金属钠。
|
3351 | 增殖型反应堆堆芯没有中子软化剂,核燃料裂变时释放出高能快中子,堆芯外层码放着大量铀238等乏燃料,经快中子照射后,铀238发生一系列核反应变成钚239,核废料转化成核燃料,点“石”成“金”。
|
3352 |
|
3353 | 第二波天然气大燃爆摧毀了核电站的几乎所有地面设施,反应堆热循环系统瓦解,无法与外界进行热交换,只过了十几分钟,堆芯温度超过警戒温度。反应堆冷却剂——液态金属钠开始沸腾气化,堆芯第一回路内产生大量钠蒸气空泡,反应堆基础热循环系统彻底瘫痪,堆芯迅速熔化,沸腾的金属钠跟熔解的堆芯发生着奇怪的反应,局部不断有小规模爆炸。
|
3354 |
|
3355 | 此时如果有人能一窥反应堆内部,那真可谓一幅地狱图景,高温,强辐射,强腐蚀流体胶着在一起,红橙橙冒着泡翻腾,堆芯混凝土底座被高温熔穿,裂开的反应堆安全壳,承受不住地狱流体的不断折腾,与地面相接地方,出现一圈不规则的穿孔熔洞,反应堆顶部那层惰性保护气体,早已散失殆尽,橙红色流体喷薄而出,一接触空气便发生爆炸。
|
3356 |
|
3357 | 天空下起雨,水顺着核岛安全壳裂缝流进反应堆内部,如果将之前的熔堆过程,比作一颗礼花弹拖着尾焰飞向高空,那么当雨水流进反应堆,这颗礼花弹便彻底炸开了,一千五百吨熔融的钠,加杂着堆芯数百吨高放射性核燃料,飞溅喷发,如同一只咆哮的熔岩怪兽。核岛安全壳彻底分崩离兮,喷涌的反应堆变成了一座核火山。
|
3358 |
|
3359 | 除了熔融的钠,堆芯的核燃料,堆芯外层还码放着数万吨正在嬗变的乏燃料,覆巢之下安有完卵,成千上万个存放乏燃料的金属容器被核火山舔舐吞没,化作飞灰烈焰喷溅到空中。
|
3360 |
|
3361 | 地下主控室里涌进大量白色放射性烟雾,警报声连成一片,大部分值班人员仍在坚守岗位。看着控制台上那些仪表,高桥知道核反应堆彻底完了。工程师小野跑过来塞给高桥一个防毒面具,高桥把那救命稻草丢在一边,用最后一点时间,关闭第一回路所有的阀门,让那些猩红喷涌的地狱流体,尽可能多地待在反应堆安全壳残骸内,这将为之后清理事故现场的人减少些麻烦。高桥清楚,困在主控室里的人,没有一个能够活着离开。
|
3362 |
|
3363 | 一千五百吨钠,数百吨熔融的核燃料,再加上数万吨乏燃料,在淅淅沥沥的雨中炸了两周,救援队被迫停在十几公里之外,无技可施,所有设备根本无法接近核电站。事故后第十七天,头一批进入事故现场的机器人发回勘测数据,技术人员费了很大劲,才从视频画面中辨识出反应堆原址。
|
3364 |
|
3365 | 文殊II核电站事故,共有数万吨放射性物质泄露,比1984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泄露量高出近百倍,更不同的是,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泄露的有害物质,大部分被封存在反应堆旧址的石棺下面,只有一小部分,以放射性微粒的形式进入大气层。
|
3366 |
|
3367 | 在文殊II核事故中,几乎所有放射性物质都被熔融的堆芯烧尽,变成极其细小的放射性微粒。在持续数百小时的爆炸过程中,全部进入大气层,事故后三天,全日本的空气中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,事故后两周,韩国、俄罗斯远东地区,空气中放射性微粒超标,事故后两个月,整个东亚环太平洋区域,空气皆遭到污染。仅仅半年时间,日本本土肺癌发病率猛增,室外活动佩戴呼吸过滤器,成了东亚各国的常态。
|
3368 |
|
3369 | *¹³ 关于增殖型反应堆:
|
3370 | |
3371 | |
3372 | |
3373 | |
3374 |
|
3375 |
|
3376 |
|
3377 | |